观《摔跤吧,爸爸》

从十三岁时学会看毛片起,我就对大多数电影丧失了兴趣。就感官刺激而言,毛片的效果比电影好得太多,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看电影呢?可怪,这世上总还有些电影能吸引我走进电影院,《摔跤吧,爸爸》即是一例。

有一种声音说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逻辑惊人地简单:人们认为女孩子摔跤不行,就应该早早嫁人,一辈子洗衣做饭,吉塔向世人证明了她摔跤很厉害,女孩子摔跤不行是一种偏见。我虽然对女权了解不多,却直觉感到将这样一部电影称为女权主义电影实在太过勉强。

女权主义的目标是妇女地位的提升,其理据主要分为两类:

  • 女人的能力不比男人差
  • 人人生而平等,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是人,所以女人和男人应该平等

能力论的问题,显见的就有三个:

  1. 从能力论出发论证男女应该平等,使女权主义完全沦为追求经济效率的工具。女性需要被解放仅仅是因为她们的潜能可以帮助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平等入学没问题,自由婚恋没问题,反对家暴没问题,职场晋升也没问题,但想生孩子?延长产假?门都没有。
  2. 反转问题,假如女人通过证明其能力不比男人差而实现男女平等,那么当有办法证明女人的能力优于男人时,是不是男人就要甘受压迫呢?或者有什么权威的、科学的研究证明女人确实不如男人时,女人就得重新开始缠小脚?
  3. 能力的差距没法彻底证明,吉塔也不能证明,人们只会认为她遗传了她父亲的摔跤基因,或者是因为她父亲调教有方等等。一方面,最羸弱的男人根本不是最强壮女人的对手,而男女两个群体又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比较;另一方面,男人生不了孩子,女人不适合干重体力活,完全是生理结构导致的,何况男人和女人的差距再大,也没有人和挖掘机的差距大。

更要命的是,认为人和人之间的能力是有差距的,并且可以以此评估一个人价值的观念,本身已经动摇了女权另外一翼的根基。平等论,作为典型的三段论命题,其小前提——男人和女人都是人,几乎没有人质疑。如此人们争论的焦点就集中于人类是否生而平等。

人真的生而平等吗?平等究竟意味着什么?总不会是均贫富吧?这些问题太过沉重,真要说开,俺的小文就要颠三倒四了。

总之,《摔跤吧,爸爸》其女权的意味十分寡淡。用父权来反抗偏见,充其量只能算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敌人的敌人未见得就是朋友。而其已十分寡淡的女权,亦是从能力论着眼,远未触及女权的真正问题。

写于 2017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