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工的人》

上回介绍了在美国亚马逊上购书的方法,不出三个月,为了看这本《做工的人》,我又跑到台湾的网站上买电子书啦。

购买台湾电子书,必备的条件是能翻墙上网,和一张外币信用卡。台湾的网路书店基本为“博客來”,“金石堂”和“TAAZE讀冊”三家所垄断,挑好自己心仪的电子书,再比较一下价格,就可以放手去买了。

《做工的人》,摘录一段:

无论往哪里走去,我时常发现便利商店的店员都极为年轻,并且和我们这些劳工相同。这些店员并没有显赫家世或漂亮学历。这个社会将机会给“想像中的人”,而不是我们这些人。店员往往领着最低薪资在为我们服务。有时是日校学生来上小夜班,有时则是夜校生来上日班。我看着他们的工作时间,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夜校生活,再看现在的物价,难免心疼起来。我出社会至今,物价飞涨,而以他们的待遇所能买的食物则是愈来愈差。

这些便利商店的店员有时是女孩,往往一脸稚气,柔弱而单薄地站在柜台后。有时则是年轻的男孩,相较于我们的粗犷肤色,他们更显英俊。有时是二度就业的女性,动作虽慢却很认真。最少见到的,或许就是和我们一样的青、中年男性。我当时想过,或许是我们社会对于男性仍有框架。说到底,我身边的师傅多有人娶这样的基层服务业女子为妻。男人到工地,做基层的劳工,女人则到基层服务业工作。

或许因此,我们对于这些店员的工作特别多了一分敏感。许多师傅坚持在进店前,绝对要先将自己的雨鞋清理干净,否则宁愿不踏进去。

我身边的黄师傅就是如此,他进便利商店时,宁愿脱鞋也不愿意踩脏别人的店,原因是不想让这些服务生增加困扰。那些经过无缝处理的乳白色抛光石英砖,是店员们理所当然要负责清理的。

我曾经多次在便利商店周遭,想带他趁中午时间前往咖啡厅、便利超商或是卖场,但他始终不肯。黄师傅的原因多是不愿造成他人困扰,毕竟做工的疼惜做工的。那些写在店门口的待遇让人看了心疼。

作者林立青,是台湾建筑工地上的一位监工,自大学毕业入行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工龄。林大哥描述了他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工人,有建筑行业的,也有槟榔西施、看板人、拾荒者和性工作者。这书乍读起来好像是冷峻的观察,可越到后面,越被埋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所触动。诚如作者所言,在建筑工人恶劣的劳动环境之外,真正可怕的是整个社会对劳工群体的漠视。劳工群体,明明人数最众,受苦最深,最应该得到关注,在今天这个社会却好像隐形了一样。我们上一次看到以劳工为主角的书,或是电影、电视剧,是什么时候呢?屏幕上成天价的净是俊男靓女、律师、医生、特种兵、科学家和侦探,都快看吐啦。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劳工的生活算不上“新奇有趣好玩”,可是诸位啊,你若仔细观察下现实中的律师、现实中的医生、现实中的特种兵,不论哪个人的生活,与电视剧相比都是枯燥无味的呀。说实在的,“新奇有趣好玩”的艺术作品永远是从生活里某一刹那的闪光中生长出来的,而这样的闪光在每个用心营造的生活都可以发见。我们对建筑工人视而不见,两眼死死盯着医生和律师,不过因为那些是所谓“体面”的职业罢了。

但“体面”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心理,在背后支撑它的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医生和律师是体面的职业,既是因为我们认为那是体面的,更是因为他的确挣得多,轻松些,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大的影响力。呃,这里已经有点循环论证的味道了:律师有社会地位是因为我们尊敬他,我们尊敬他是因为他有社会地位。当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人们尊敬医生肯定不只是因为医生有社会地位,但如果拿高级官员来举例的话,循环论证的效应会更明显。白领为什么不视自己为工人呢?医生、律师、教授、公务员等等,这些人明显不是资本家,可也绝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工人,哪怕是加班、过劳已经渐渐把他们逼到了墙角。

关注劳工,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我们仍然会遇到许多令人困惑的难题。例如底层的苦难,按理说能写这个题材已经不错了,可是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花总丢了金箍棒的《寻找三和死者》、林立青的《做工的人》,对这些作品背后大相径庭的立场我们能装作没看见,把它们统统混为一谈吗?苦难总会落到头上,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能活着就不错?呼吁政府来管管?或者,像林大哥那样,能做的就做一些,无力改变的至少要把它真切地记录下来啊。

最后谈谈反抗。假如一个人,譬如我,跑到工厂里待上几天,得到的印象肯定是工人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反抗完全没有兴趣。几个月前刚刚去世的科幻作家娥苏拉·勒瑰恩,曾写下一篇关于压迫、革命和乌托邦的散文,比较明白地表达了这种困惑,即“受压迫的人为什么不反抗?”有两种常见的解释,要么说是因为压迫还不够深,非得把人往死里逼,才会反抗;要么说是因为受压迫的人竟不知道自己在受压迫,需要被先进分子启发一下,灌输些反抗精神才行。这类说法的荒谬,只要想想西印度群岛上曾经生活过的几百万黑奴就知道了。难道那些黑奴受的苦还不够?白人庄园主整天拿鞭子抽人,稍被冒犯就会对黑奴施以截肢等酷刑,难道黑奴们不知道谁是压迫者,谁是受压迫者?黑奴们除了有些侥幸逃脱,躲进深山老林成为逃奴,余下的人选择自杀的不在少数,黑人接生婆甚至会主动帮忙把婴儿害死(不能被白人庄主发现),为其他人配制自杀用的毒药。难道这还没有反抗精神?那为什么黑人能够忍受三百年的奴役,直到1791年海地革命爆发,才开始了真正的反抗呢?

受压迫者之所以不反抗,要我说啊,仅仅是因为她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受压迫者自然处在弱势地位,如果弱者天天反抗,天天都能成功,这还叫弱者吗?那压迫打一开始就不能成立啊。受压迫者,在看到希望的时候才会有所行动,注定失败的反抗只会让苦难变得更加深重,“不蒸馒头争口气”这类话,说的人肯定每顿吃得都有点撑。海地革命的爆发,正是法国大革命引发的混乱波及法属圣多明戈殖民地,使岛上的白人庄园主、贫穷白人、黑白混血的穆拉托人陷入了分裂和对立,黑人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才在整整三百年之后挣脱了奴隶制的枷锁。之前黑人不反抗的原因,不也是一目了然的吗?赤手空拳跟白人老爷的军队干仗?那不叫反抗,那叫作死啊。

值得强调的是,成功的希望与事实上的成功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大伙可不要被《让子弹飞》中那类对民众的描述给骗了。人们对成功的想象是多种多样的,希望更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事物,而姜文,他对革命显然没有什么兴趣啦。

另:林立青所作的TED演讲

写于 2018年3月16日